Saturday, 24 March 2012

失望

我們跟其他人最大的相似處就是不同,但是不管何時何地認識新的人時,大家總是期望以某種一定的方式相遇,用幻想力將他或她貼上郵票,希望能收到符合自己的願望和期待。我們永遠無法客觀地看清對象,因為這當中牽扯進太多自己的個人意見。在認識他人的過程中,我們的判斷會因期望及幻想而偏差。而也正是因為這些期望和幻想,造就我們成為獨特、與眾不同的人,成為我們自己。

然而要是每個願望都能兌現就好了!失望像潮水不斷地拍打用期望築成的防波堤,侵蝕人類做夢的意圖,漸漸地我們安逸於現況,如同寄居蟹般躲回自己的窩,因為害怕踩到失望摔倒而拒絕跨出去。

那些得到夢寐以求的人都是經歷過一次又一次幻滅的失望,才能在最後dreams come true. 一個真正想追根究底的人,必定是個想像力豐富又積極好動的失望蒐集者。他勢必像上了癮般追求失望的經驗,澆熄他一生的癮發作時的症狀。因為他十分清楚明白,失望不是一記巴掌的辛辣、滾燙熱水燙傷咽喉的痛楚,而是冷靜與撫慰人心的檀香,打開了我們封閉的視野,讓我們看清自己與外在世界的真實輪廓,認清吾等自身之間與幻想中的距離有諸多懸殊差距。

如果失望被視為是件壞事情完全是有欠思考的偏見。未經歷過失望,如何發現期待和盼望的美,如何認清這世界的現實,如何發現還有多少努力要加強?若是沒有這番體悟,自身的認知將棲身何處?

人們應該直視失望的這件事,從中找出弄錯的環節,更換上正確的螺絲。如果把失望當成通往內心世界的主軸,一定會急切地想知道,對自己的失望有多大:譬如缺乏勇氣、不夠真誠,還是努力不夠,走偏了方向;或是由於自我感覺、行動和言語造成的可怕狹隘界線。

如果你因為害怕無法實現的失望佔據心頭,因而降低期待值,「希望」當然更可能實現,「失望」也會減少出現頻率,然而你將會退縮到更堅實、更可依賴的硬殼中,讓自己受到保護,免受失望的痛苦。可是,如果你只懷著平庸的期待,就像排在公車站的庸庸碌碌人們一般,拒絕接受每一個膽大狂妄的期待,那將會是何種生活?

夢想和願望支撐我們得以小心求證,遇到失望時要從中發掘錯誤並再次爬起來。我們播種名叫失望的種子,努力耕耘,盼望著收割願望。

1 comment: